《馬蒂斯:像一部小說》藝術作品回顧展在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行。
標簽:馬蒂斯 法國“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標簽:紅山 考古14日上海舉行“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命名及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揭牌儀式。
標簽:印刷 字體閉館5年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館近日重新開放,迎來大批游客。
標簽:國寶 博物院近日,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發布了一項重要考古成果。
標簽:龍門石窟第三十七期,跟隨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國家一級演員張慧芳一起品味青衣行當的端莊含蓄之美。
標簽:京劇《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第十八期“徐忠德—漢川善書”。
標簽:非遺《審美力·名家名師話美育》第十三期,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的講座以《美的發現與表現》為題。
標簽:美育故宮文創、燕京八絕、浙江麗水三寶、福建莆田木雕等工藝美術產品作為“嘉賓”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21日,包括景德鎮歷代制瓷窯爐營造圖紙在內的一批珍貴資料,由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捐贈給景德鎮陶瓷大學,用于陶瓷文化研究。
10月20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出的63件(套)清代及民國碑學書法作品吸引市民參觀。
展覽利用數字技術,借助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重現”梵高200多幅畫作,令參觀者沉浸在梵高的藝術世界。
10月21日,主題為“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目前,河北承德普樂寺旭光閣各項修繕工程進展順利。此次工程于今年9月下旬開工,重點對旭光閣屋面檐頭等部位進行修繕。
為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利用,福建省政府日前出臺九條措施,明確針對各類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確保應留盡留、應保盡保,不得大拆大建。
近日,在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周年學術交流大會上,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發布一項重要考古成果。
此番聯展打破不可移動文物的空間壁壘,敦煌、龍門、云崗三大石窟“聚首”向外界呈現逾千年前的蒼穹模樣和雕琢、繪畫技藝。
近日,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空港生態區的榆林中能文化創意產業園對外開園。
屬于石峁文化次級聚落的陜西寨山遺址考古又有新發現,在對遺址的墓葬進行考古發掘中,發現了3座活人殉葬墓,揭示了約4000年前中國北方地區早期國家形態下的喪葬禮制。
正在舉行的2020年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上,一家公司通過“陶瓷數字身份+區塊鏈”技術,讓陶瓷作品版權保護這道難題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巍巍紫禁城,風雨600年。故宮博物院近日召開座談會,專家學者、各界代表齊聚紫禁城,回顧這座城走過的不凡歷程,探討未來更好的保護與傳承之道。
為紀念法國著名畫家亨利·馬蒂斯誕辰150周年,《馬蒂斯:像一部小說》藝術作品回顧展于2020年10月21日至2021年2月22日在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行。
此次展覽,匯集了趙長剛近期精心創作的作品六十余幅(套),基本反映了他近期的藝術風貌。
山西青銅博物館內,一件2600年前的“嫁妝”成了館里的“網紅”文物。它就是春秋時期晉國青銅重器、國家一級文物晉公盤。
年輕的深圳是一座快節奏的城市,卻曾因缺少文化底蘊被視為“文化沙漠”。 40年的城市發展,是經濟騰飛的歷程,也是文化繁榮的歷程。
山村不大,繞著坳口行走一圈能看到村子的全貌,散落在村子四處的畫家們用自己的畫筆把村子搬到畫布上。
徽墨因徽州而得名,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有著“一點如漆,萬載存真”之美譽。
記者獲悉,在暫停對外開放近10個月之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從10月17日起恢復正常開放。
日前,北京畫院美術館推出“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里的中國哲思”,與觀眾一同賞白石墨妙,品思辨之道。
“絲路華光——敦煌云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18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展。精美院藏文物、3D打印窟龕、洞窟VR……豐富的展示手段讓現場觀眾身臨其境,一飽眼福。
10月17日,“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14日,上海舉行“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命名及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揭牌儀式。
由文化和旅游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于10月23日至27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
記者15日從故宮博物院獲悉,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于24日推出。
近日,“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里的中國哲思”于北京畫院美術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董其昌的畫特別細膩,他用的工具材料很好,墨那么黑,層次那么細膩,每一處進去都是一個天地。
“二里頭遺址考古與夏文化研究學術研討座談會”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舉行。
10月15日,“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黃河魂·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
“疏影暗香——紀念張書旂誕辰120周年藝術展”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與觀眾見面,86件(套)精美展品、30余件輔助展品,展示了張書旂先生的多樣人生和藝術成就。
10月10日至15日,一場以埃及傳統手工藝品為主題的展會在開羅舉行。
“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近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辦,除我國專家到會外,還邀請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以提供論文或視頻發言的方式參會。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考古隊,在遼上京遺址發現一處遼金時期的大型皇家寺院遺址。
由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藝奪天工——吳作人中國畫金魚作品研究展”在吳作人藝術館開幕。
談到宋代山水畫,李成一定是個繞不開的名字。李成,字咸熙。唐朝宗室后裔,大約生活在五代宋初時期,以善畫山水聞名于世。
近日,2020亞洲社會設計展在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
10月12日,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
通高46.3厘米、重16千克,小耳高冠,圓眼寬喙,雙翅并攏,昂首挺胸,粗壯的兩足與下垂的寬尾構成三個支點,穩穩地蹲坐著……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婦好鸮尊,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該展覽基于文物的不同文化主題,打造了五個“時空艙”,以數字化結合創意互動形式,講述近百件珍貴文物的“前世今生”。